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城乡供需 > 日常供需 > 借钱贷款 > 正文
    购物车
    0

    岩坳村文化中心——岩坳小学

    Yhr7218     2017-08-04 08:13:46     浏览:137    回复:0    点赞:1
    发帖人:Yhr7218
    级 别
    贡献值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

            这栋楼四十多年前笔者记事时就已经存在,是七、八、九十年代在全县可能也是最好最大的村级小学,有6个大教室和8个教师办公室。最鼎盛时期是1975-1980年左右,当时岩坳小学和岩坳林业学校(面向全兴隆公社招生)都在这里。

            当时此栋楼的右边有一栋厨房,球场对面有两栋很大的大队办公楼,成立岩坳林业学校时,一栋办公楼用于林校做学生宿舍,球场边还有岩坳大队第五生产队的一栋粮仓。

            遗憾的是大队的两栋办公楼被岩坳林校的学生(兴隆发达人龙*万)失火烧毁,是白天烧的,我们看着烧,不多久房子就倒了,好象没有人怎么救火,可能是林校学生上山劳动去了,周围社员也集体上山劳动去了吧,也许大队办公楼也没有什么贵重物品。

            在国家“开门办学”思想指导下,火灾后马上在大队办公楼地基上建了一栋比这栋教学楼还大的教学楼,也有6个大教室,建设规模是:小学、初中、高中的综合学校,后来该栋楼房可能是拆卖了吧,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这一栋教学楼。

            这几栋房子当时是岩坳最大最好的房子,是岩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小时候曾见大队文艺宣传队在这里练节目,看电影,在这里开社员大会,批斗“四类分子”,那时候的民兵都背着枪,威武非凡,十分了得,不可一世。

            好象每次开会都要批斗一个或几个人,记得有一次批斗杨家志的妈,领导宣布开会了,一队民兵大吼着(社员也吼,象发生了突发事件一样)将其五花大绑从大队办公楼上押下来,经过球场押上如图的蓝球架后面的土台上,民兵将其提离地又放下,按头弯腰九十度,动作一气呵成,真象斗阶级敌人一样,现在想来十分可笑,当时我和杨家志就在学校的楼上看着,然而杨家志还笑,平常心态,所以至今还记得,后来可能被批斗的人累了,就给了个凳子坐着,继续开会。

            岩坳小学七、八、九十年代有一至五年级,在校生不少于150人,1975年——1980年还成立了岩坳林业学校(中学班),面向全兴隆公社招生。在当时“开门办学”的指导思想下,岩坳准备建成集小学、初中、高中的综合学校,幸亏后来政策变化停止办学,要不然我们那一代人要在岩坳读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那时候读书是开荒种地,课本放一边,叫做开门办学,上课地点有八十田界上、各上茶家田等等。

            我和陈再东、杨家超、杨汉亮、杨汉树、杨家亮、陈完娥、杨家文、杨元秀、杨家礼、陈再林、陈通顺、陈通银(都想不出来了)都在这里读到初二第一个学期才转到兴隆中学读的,此时是岩坳小学的鼎盛时期。

            到二十年代,由于计划生导致出生率下降,有些年全村一个孩子都不出生,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带子女就近入学的增多,学校学生逐年减少,再加上白市电站大量搬迁外出居住,到2015年下半年学期,上级安排坚守岩坳小学的杨家祥老师,等到一个学生也没有了时,带工资回家玩了一个学期,申请退休也未准许,次年再到兴隆中心小学任教,至此不得不宣告岩坳小学停办,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岩坳小学成为历史典故,请岩坳当局定期维护该栋房屋,保存完好,建议列其为文物保护。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